逆風而行 心不冷
51年前,多名記者在採訪六七暴動時遇襲受傷,香港記者協會1968年成立。六七暴動後,港英殖民地政府改變管治策略,進行大規模社會、經濟和民生建設和改造。80年代起,香港經濟起飛,中英聯合聲明、基本法、六四、九七回歸、金融風暴、沙士、七一50萬人遊行、佔中…… 過去半個世紀,香港經歷過無數個「大時代」,一代接一代的記者走在歷史最前線,見証和記錄時代的轉變;處於歷史洪流,無論是世界大氣候和趨勢,或一國兩制下香港陰晴,記者個人和傳媒行業都不能置身其外,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衝擊。
50年後的今天,記者維護第四權、做好「看門狗」、爭取合理權益的工作,越來越感到艱難,寒冬似乎沒有盡頭,風越來越急勁,站穩已不容易,逆風前行,越來越吃力。
背後撐著我們的,是立志加入記者隊伍的年青學生;是頂住一些父母壓力、甚至逆父母意的年青記者;是被公安村官暴力阻撓,仍無悔無懼,要報道真實的中國故事的跑大陸線記者,我們亦要撐他們,香港政府是香港人的政府,亦要撐他們。
撐著我們的是不少年資10多年,月薪仍不及剛大學畢業加入警隊人工的資深記者;是每日「7.11」在報章電台「坐堂」的組長和採主,既要不斷「帶新人」,又要與高層在處理敏感新聞、人手資源等問題,日日鬥智鬥謀,仍在「頂著」的中層;是對新聞仍有熱誠、信念和承擔,每天在玩平衡術、踩鋼線的把關人。
背後撐著我們的,亦是你們;你們出席晚會,支持記協,更重要的是,支持記者,支持獨立的第四權,支持記者以專業態度、無畏無懼的精神,追求真相,揭露社會和制度的不公平和不公義,希望帶來改變,變得更好。
幫我們頂住逆風的,是市民大眾;我們明白我們工作仍未做得好,可以做得更好;市民又愛又恨,一邊罵一邊看,是因為相信社會不可沒有傳媒、不可沒有獨立敢言、忠誠和不同的聲音。我們珍惜、亦希望同業不會辜負各位和市民對我們的期望。
最近有記者行家問我關於記者一旦被裁,失業保障的問題,擔心傳媒經營環境困難持續,難免裁員、外判、要求員工改變僱用合約,有需要探究記者失業保障問題,令有志入行及心仍未泠、繼續守著自己崗位的新聞從業員,可以較安心地繼續拼搏。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,市場主導,傳媒是一盤生意,老闆從商業角度營運,是生存之道,但傳媒亦不只是一盤生意,一個健康活力、活潑多元的傳媒,能發揮監察社會不平事,對整體社會長遠發展重要,希望傳媒老闆不是單看一盤數,而是自己的媒體、整個媒體對香港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性,無論多少困難,與記者一起撐。
自2013年開始,記協與學者合作,每年進行新聞自由指數調查,對上一年的結果在4月中發表,以100分為滿分,公眾人士評分為47 .1分,比上一年跌0.9分,是調查自2013 年開始以來最低;新聞工作者評分為40.3分, 較上一年升0.9分,仍低於50分合格水平。對比一年前,回應問卷的新聞從業員中,73%認為新聞自由倒退。調查顯示,大部分新聞業界和公眾人士認為,來自中央政府的壓力,是損害香港新聞自由的重要因素。
調查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。過去一年,中央政府不斷強調「一國凌駕兩制」、中央對港擁有全面管治權、一國兩制下的「紅線」、「底線」;港獨議題成為政治禁忌、政治「紅線」。中央愈強調「一國」、「底線」,記者和市民愈對「兩制」能否保持感到悲觀,擔心不少傳媒老闆與內地有千絲萬縷關係,容易被「河蟹」,怕觸怒中央、怕麻煩,對政治敏感新聞內容自我審查;近年媒體被指因涉及中國因素,因為政治敏感原因抽起文章、刪改被視為敏感的內容,偶有發生,令記者和市民感到新聞自由,以至整個言論自由空間正在收縮,氣氛令人感到窒息。基本法第23條立法何時做、如何做,仍未定,但一句,「法律缺位帶來的不良影響有目共睹」,「香港應當全面準確落實,這是責無旁貸」,已令新聞界和社會感到「殺到埋身」。
2018年對記協來說,是特別的一年,我們已走過半個世紀。對新聞從業員來說,2018年也許並不是特別的一年。我們沒有忘記初心,銘記前輩的一句話:「傳媒是為人民服務,不是為統治者服務」(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, not the governors) 。
五十知天命,記者的使命是做好「看門狗」角色,發聲「吠」不平事,堅持求真相,要咬著不放。傳媒生態環境每日每刻在轉變,60年代如是,90年代如是,2018年與未來也並不例外,但記者使命不變。
五十年不變,不變五十年。記協是由記者組成的工會,走在最前線,為記者爭取合理權益,改善工作環境,提高專業水平;更重要的,是爭取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,因為權力須要制衡,才能用得其所,不會被濫用,才是社會最大的利益;言論和媒體受到限制,記者就如失去靈魂,不能發揮監察制衡作用。記協在過去50年目標不變,工作方向不變,牢記初心,迎接第二個50年。
雖逆風而行 心不冷。
2018年5月19日